您好,欢迎光临族谱云!
族谱云
首页 > 姓氏名人 > 申佑
申佑

发布:2020-06-22  来源:网络  浏览:5266次

申佑(1425-1449年),字天锡,明神宗洪熙元年出生于贵州务川县火炭垭,即今务川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进士,三甲四十七名,后官至四川道御史。明英宗北伐时,身陷重围,申佑代替英宗殉难于土木堡。景泰元年(1450)代宗朱祁钰继位,表扬忠烈,为申佑殉国褒显,赐恤荫,建祠于思南府(今思南县)和务川。
主要事例
虎口救父                 (永乐初年1403年迁入)
申佑祖籍浙江吴会(今绍兴)人,曾祖父申世隆因平定黔地战乱有功,遂以官居务川。至父亲申俊时,家道中落,举家以农为业,农闲时搞丹砂艰辛度日,其母李氏,贤惠淑能,颇识桑麻。申佑自幼聪颖过人,求学不倦,深得父母宠爱,在田间地头劳作也唤之左右。相传,申佑少时,与同窗田太、苟禄、邹庆在务川回龙寺私塾就读,老师见四人才思敏捷,特在他四人姓名中都加一个“天”字,以寄厚望,即申天锡、田天太、苟天禄、邹天庆。他四人每天完成功课后,利用休息时间,在学校对面挖成两亩大的泥塘,从河里捉鱼到塘里喂养,因为此塘是四个天字辈的学生挖成,后来,此四人皆成大器,乡人遂将此塘冠名“天池塘”以兹纪念,沿用至今。申佑不仅聪明好学,而且力壮孔武。某日,申佑随父在田间劳作,一只黄斑老虎将父亲叼去,申佑见状,操起杀猪用的槌棒猛击老虎,老虎被击痛后丢下申父窜入林中,小申佑虎口救父的故事顷刻传遍乡邑。《思南府续志》载:逞猛虎之威,竟出黄童之手,震惊乡里,孝扬六邑,声蜚一邦……
后来,立志仕途的申佑晨耕暮读,苦读诗集子经。年岁稍长后,身负干粮,跋山涉水赴思南府参加童试,为补郡学子员。正统五年(1440),因为当时的明朝还没在贵州设立乡试考棚,年仅16岁的申佑不畏艰难,又长途跋涉赴云南昆明参加乡试,一试中的,考中举人,随即到北京太学(即国子监)求学深造。
不畏强权
申佑在京国子监求读期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当时英宗皇帝朱祁镇软弱无能,大权旁落在太监王振手中,王振不仅深得英宗宠爱,还掌握了锦衣卫,权倾一时,专横跋扈,朝廷上下无人敢与较劲,只有奉谀的份。
当时的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是一个“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正派官员,一向以敢言直谏而名振朝廷。国子监祭酒是当时明朝最高学府的官职。祭酒李时勉曾任刑部主事,侍读学士,编修过《成祖实录》、《宣宗实录》。正统6年李时勉任祭酒后,立意改革,便上书朝廷呼请改建国学,以倡学风。英宗皇帝御览李时勉的奏疏后,便派宠臣王振去考察。由于刚直不阿的李时勉平日瞧不起专权的王振,便冷漠以待。为此王振深感不悦,耿耿于怀,便伺机予以报复。后来,王振终于抓到了李时勉的小辫子,以“擅伐官树入家”为由,挟持英宗降旨,将李时勉、赵琬、金鉴三人戴重枷站在国子监门前示众以侮,发泄私愤。当时正值盛夏,烈日当头,李时勉三人戴枷三日不解,广大太学生因惧怕王振的势力敢怒而不敢言。这时申佑见状心生怒火,便号召国子监学生联名上疏皇帝营救李时勉。申佑的义举,却遭到“好心人”的劝阻,皆劝他不要去招惹王振,不然将性命难保,申佑却笑着回答“六馆生何无一人男子气耶?”于是与监生李贵、石大用带领千余人前往朝廷请愿。请愿学生将朝门团团围住,槌鼓称冤,伏阙不起,愿以身代死。做贼心虚的王振担心此事会酿成激变,不敢镇压。后来,通政司将申佑、石大用等人的奏章呈予皇帝阅后,英宗也对李时勉等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同时皇太后的父亲孙忠言将此事真相由太后转告英宗,于是英宗下旨释放,官复原职。申佑这种不畏强权,伸张正义的精神顿时蜚声京师。《思南府续志》是这样评价他之所为的:“公(申佑)之所为,皆人所不敢为也。”国子监肄业后,正统十年(1445)年仅19岁的申佑荣中进士,获三甲四十七名,成为贵州自明初建省以来考中的第三个进士。不久出任四川道御史,在任期间,以言行正直而著称,颇受同僚称道。《明史》、《中国名人大辞典》均有专条记载。《嘉靖思南府志》载道:“申佑毅直敢言,不畏强侮,立朝忠谠,多所补益。每各道聚人言议事,公谈论辄进诸生讲经史疑义。”这段记载说明了申佑学识渊博,重视培养人才,每次出巡府州,都要召集当地诸生,讲授经史,答疑解惑,重视地方人才素质。
代帝殉难
明帝英宗朱祁镇因昏庸无能,大权旁落在太监王振手中,朝廷派系林立,国势渐衰,对边疆的防御甚是松懈。这时北部蒙古族瓦剌部落势力渐大,时时侵扰边疆。正统元年(1436),瓦剌部落的首领脱脱不花杀死贤义王和安乐王后,其儿子也先继位,自封太师准王,称雄北方,虎视中原。他以势力胁迫草原上的其它部落对大明使臣及商人进行抢掠和杀戮。当时的英宗帝不但不捍卫民族尊严,还不断对瓦剌族增加赏赐,以示“皇恩浩荡”。同时瓦刺首领也先还想方设法勒索中原的财宝,如明朝廷不从,便在边疆以兵力施压,迫使明朝就范。也先的欲望逐渐膨胀,侵占中原的野心开始暴露,时时注视着明朝廷的动向。
1449年元月,瓦剌部落分道大举入侵中原。脱脱不花从兀良哈进犯辽东,阿剌知院攻打宣州,也先亲率大军攻打大同。在猫儿庄一役,明王朝参将吴浩阵亡,形势十分严峻。这时,手握兵权的太监王振担心老家大同遭瓦剌大军烧掠,极力怂恿英宗御驾亲征,以退瓦剌大军,保全家中老小及财物。于是英宗便贸然决定率领文武官员离京出征,申佑亦随英宗赴征。
明军先锋部队与瓦剌军在阳和会战,明军全军覆没,坐镇大同的英宗皇帝异常惊恐,加之连下暴雨,明军士气低落。太监王振见势不妙。又怂恿英宗撤军,毫无主张的英宗帝只得“准奏”,仓促地班师回朝。撤军途中,又多次遭遇瓦剌军的追杀,损失非常惨重,英宗好不容易才退到宜州。到了宜州后,英宗急令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四万明军御敌,没想在鹞儿岭又遭瓦剌军伏击。第二天,英宗皇帝率军退到土木堡时,瓦剌军首领也先率大军追杀而来,由于土木堡处于高地之上,水源及供给路都被瓦剌军切断,明军口渴难受,斗志丧尽。这时,狡猾的也先率军佯装撤退,毫无作战经验的王振见状,指挥明军移营突围。也先见明军中计,立即率骑兵从四面掩杀过来。也是疲惫不堪的明军突遭袭击,顿时大乱溃不成军。也先率骑直闯中营,欲生擒英宗皇帝。慌忙中,英宗为了保全自己的“天命”,便在群臣中挑选与自己面貌相似的申佑,乔装成英宗,申佑受命于危急之时,便代帝乘舆,掩护英宗逃离。经历一番惨烈的激战后,明军溃败,死者达10万余,申佑也死于乱军之中,年仅25岁。正当英年便陈尸沙场。可叹的是,申佑的壮举也没有改变时局,英宗皇帝也没逃脱被俘的厄运,其护驾的几百人中仅有数人生还。

土木堡失利的原因除太监王振指挥不当外,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是英宗皇帝身边有内奸,这个内奸就是宦官喜宁。他曾多次为瓦剌部落出谋划策,引导敌军侵扰明王朝边境地区。申佑未死之前便有所察觉,与校尉袁彬密谋后准备除掉他。后来,因为边境战事吃紧,此事便一度搁置。土木堡之变后,申佑战死,英宗被俘,都与内奸喜宁提供给瓦剌军的情报有直接关系。后来,被俘的英宗得知喜宁所为后异常大怒,决定设法除掉喜宁。英宗便与瓦剌首领也先谈判,以重金赎身,贪婪十足的也先经不住珠宝财物的诱惑便答应了谈判条件,为了达到铲除内奸的目的,英宗提出让喜宁到京城去索取。英宗见也先中计后,立即又密令袁彬派人携书通知边关将领,看见喜宁立即抓捕。回京取财的喜宁不知是计,兴冲冲的赶到独石,被明军参将杨俊擒住送住京师。于第二年三月,被处以分尸之刑,结束了可耻的一生。申佑虽然没有亲手处死判贼喜宁,但是他是最先发现内奸的人,功莫大蔫。历史是公证的,正如清康熙《贵州通志》载道:“其谋虽蓄自袁彬,实申佑先成之”。申祠英魂
代宗朱祁钰继位后,于景泰这年(1450),为褒显土木堡之变中代帝殉难的申佑,特诰敕天下,其敕曰:“朝廷设监察御史,欲振朝纲,励风俗,以弼承国家之治,非得刚方清直之士,曷克称兹。尔四川道监察御史申佑,发身科第,授职于斯。比以随征,陷于战阵,劳古可悯。今特进赠尔文林郎职如故,赐之敕命,以示褒嘉。吁呼,人孰无死,惟死于国事者为至荣者也。尔尚祗服隆恩,永慰冥漠。”同时代宗皇帝还对申佑的父母、妻子一一敕封。
嘉靖十年(1531),巡抚御史郭弘化令思南府(令思南县)为申佑立祠祀之。翌年,务川亦立祠,称“申忠节公祠”,该祠位于务川县城北侧波罗山上,占地约200平方米。其祠四列三间,两侧厢房为一楼一底,庄重而古朴。中间为石铺院坝,祠堂中央供有申佑木雕彩像(后被毁坏)。垣墙正中建有石牌楼,四柱三门,门上均有横额,中间刻有“大节之照”楷书,门柱上有一长联。门右侧砖墙上嵌有石碑,刻天启壬戍年(1622)进士田景猷撰写的《申御史三烈事迹》和清康熙壬辰年(1712)智学使张大寿的《明御史忠节公祠》七律一首。清道光21年(1846),务川知事俞汝本拜谒申佑祠,见破瓦颓垣,蒿草丛生,俞知事便号召申氏子孙捐资维修,完工后,俞汝本作序并题诗刻石嵌于祠门左侧左侧砖墙上,以志此事,昭示后人。之后,不少过往墨客流官,皆赐墨申祠以抒心中感慨,特录两联“虎口活父,剑下全君,生民以来无比忠孝;天上游龙,人间瑞凤,霜露所坠莫不尊亲。”“北地风霜尽,千载来吹不散忠臣气魄;南天日月明,百世后犹照见孝子精魂。”
申佑祠建成后,经历了不少沧桑。民国十九年(1920),务川创办公立女子小学,将该祠作为校址。民国二十八年(1939)女校迁出后,又被国民政府作为县卫生院院址,解放后申佑祠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维修。申祐一生的事迹,在《明史》、嘉靖《思南府志》、道光《思南府续志》均有记载,近代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列有专条




上一篇:申泰芝
下一篇:中国现代名医专家与人才专集人物介绍(4)申鼎朝
隐私信息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问题反馈
联系我们
微信:zhiming8654
QQ:317829845
邮箱:kefu@zupuyun.net
族谱云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5-2021 谱云科技版权所有 著作权证 :2019SR1058459 网站备案:黔ICP备19009278号 网警备案:500107025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