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折迁的故事
明朝首辅申时行退休之后,回到苏州老家安度晚年,与小手工业者住在同一条街上。有位邻居从事梳篦生意,房屋破破烂烂,影响市容市貌,要紧的是紧挨申家府第,碍了申府视线,更碍了申府扩容改建。申时行先来跟梳篦主协商,由自己补偿,征收其屋。
不料,这位梳篦主说什么也不同意。梳篦主的态度没激恼申时行,却激恼了其管家。管家说他去官衙一趟。管家的意思是,申时行是当过宰相的,现在虽然退下来了,但去申请搞行政拆迁,应该是没问题的。
管家的拆迁思路是搞行政强拆,在明朝按照这思维方式行事,一点也不奇怪,而且肯定是畅行无阻的。可申时行却否决了这一拆迁方案,他说:“我自有办法,三年之内,一定让梳篦主主动搬迁。"
申时行先是叫人到梳篦主家里买来很多木梳、玉梳与牛角梳,逢人到访,就送人一把,不厌其烦给梳篦主做广告,说梳子就数他家的好。于是,梳篦主的生意越做越火。产品供不应求,他就想招工人建厂房,将企业做大做强。然而,街上的房子太密集了,四周都是住户,于是梳篦主另找了一块地皮,将老房子卖给了申时行。生意成交,申时行高高兴兴搞扩建,梳篦主平平顺顺搞搬迁。
申时行有行政资源可以利用,但他没利用,诚可赞也。
可赞者一,申时行搞拆迁,把拆迁双方都当成两个平等的主体,平等主体之间是必须协商的,他并不依仗自己的高官身份而无限欺压老百姓;可赞者二,拆迁是可以慢下来的,并不需要高速度,不能搞限期拆迁;可赞者三房地产老板要发财,这个是可以的,但得让房主老百姓先发展,申时行给梳篦主免费做广告,给拆迁户寻求发展门路,让其拆迁后活得比拆迁前更好,拆迁户哪有不愿意拆迁的?只管当时拆迁给人一笔补偿,就以为是行善了,百姓今后是死是活,都不管了,百姓哪想得通?将百姓今后的生计谋划好了,不用谁做思想工作,也不用动心思把人做了,百姓自然会主动搬迁,申时行可赞,其最可赞处就在这里。
申时行做首辅,据说做得不怎么样,“其相业无咎无誉,诗文亦如其人"。他行事平和温雅,不躁不迫,这种行政作风,在推行强人政治的国度里,是不太招人喜欢的。强人政治,要么得大咎,要么得大誉,不温不火如申时行,国人对他无誉,那是一定的。申时行做宰相该不该赞誉,此处不议,不过他搞的这次拆迁,实在值得我们感佩。在一个丛林社会里,能把强拆变成祥拆,实在难得。.
编辑/汪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