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歲之穐,偶遊蓮花塘芙蓉埂,因自思曰:“予棄 故土而遷於茲,後之子孫安知其來歷乎?”昔我顯公、 曾公、珠公簪纓相繼,曾立源流錄,由周以來宗法昭 如日星,至秦火而事幾湮沒,今我秉筆而書,仍曰“源 流錄”,使後人知我著姓之由,則戰國韓王安公也!棄 韓隱跡避居廬江。至西漢成帝時,武公為九江守,西 晉時,曾公任司空、尚書,受惠田十頃於含山之雞龍 山下,其子邵公因變而遷處於香林塘,嗣後或徙南安、 或徙東海、或徙方山者,皆香林塘裔也!予因水患而 一徙釆石,再徙硤石,又再徙至宛陵而蔔來蘇鄉居焉。 長男諨居茗塢,次男謙居水東,三男詳隨餘居金山。 餘擇是三地而居,三子蓋不啻至再至三,而蔔年蔔世 於此也!而今而後,我之子孫庶幾□昌□熾,而永守 勿替也!
夫後唐天成二年秋九月吉旦
金山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