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族谱云!
族谱云
首页 > 姓氏文化 > 申姓寻根问祖:申永昌
申姓寻根问祖:申永昌

发布:2022-05-23  来源:申氏网管会  浏览:9544次

申姓寻根问祖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让我们寻根问祖,认祖归宗吧!

一、申氏起源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姓和氏起源的历史渊远流长。在古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产生于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母系社会,姓的产生远比氏早。在母系社会中以女性为首领,女性首领姓什么,她的子女也姓什么。所以带有女字旁的姓如:姚、姜、姬、姒、妫、赢等,都 是母系社会的姓。

氏的产生是在父系社会,如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他们都是父系社会中的首领人物,如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

另外,姓氏也和图腾有关。图腾是一个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如山、水、云、河、羊、马、牛、龙等。

在夏商周以前,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到汉朝,姓和氏的含义才开始不像上古时期那样严格区别,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了。

今天我们中华炎黄子孙到底有多少姓呢?据《中华姓府》统计,总共有6363个,其中单姓3730个,复姓2498个,三字姓127个,四字姓6个,五字姓2个。

申姓起源不像其他姓氏那样单纯,而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姜姓申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夏朝至今),普遍使用申氏也有近2700年(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至今)。

(一) 西申

夏朝初年,神农炎帝后裔四岳的一支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封地于申,故地在今陕北米脂至宁夏中卫一带,此称西申。后来西申在周人和西戎的侵扰挤压下逐渐没落灭亡。国人以国为姓,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申姓。(西申国长至少一千年左右?)。因炎帝姓姜,西申人为姜姓申氏。

(二) 北申

商朝后期,西申灭亡以后,申人归顺周国,隨周人东迁过黄河,进入山西南部霍太山地区,在今山西霍县南建立了申国,此谓北申。不久北申被姬姓霍国所吞并(国长很短?待考)。北申灭亡后国人以国为姓。

(三) 南申

炎帝后裔共工氏从堂孙伯夷是颛顼帝之师,尧帝时期的辅政,负责掌管礼仪。舜帝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大禹代行天子之政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大禹的心腹之臣。大禹治水成功,伯夷功高,为了嘉奖伯夷,禹帝在晚年复赐伯夷姓姜,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侯,封邑在吕城(今河南南阳),此后形成了吕氏部族。

相传在夏朝时,夏禹封炎帝的后代于台邑(今辽宁朝阳),时称墨台氏。在商朝,墨台氏的后代建立孤竹国(诸候国),位置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孤竹君是殷汤三月丙寅日所封,是孤竹侯国。

孤竹国在殷商之前是原始部落。孤竹国兴于殷商,衰于西周,亡于春秋。从立国到灭亡存在约940年。

孤竹国是商周时期的一个方国,是众多方国中最有名的一个。一是因为孤竹国疆域较大,历史较长。二是因为孤竹国出了被后人尊为圣贤、至今广为传颂的兄弟二人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九世国君墨台氏子朝的长子和三子。子朝临终时遗命传位于叔齐。叔齐认为长幼有序,不肯为君,让位伯夷。伯夷说此乃父命,怎能违背?也不肯为君,二人相让不下。后来二人悄悄离开孤竹国。二人走后,国人立子朝中子为君。后来伯夷、叔齐相商投奔西岐周文王姬昌。二人千辛万苦到了西岐,此时周文王已故,继位的周武王正出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拦住武王的车马劝谏:“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的左右想杀了二人,被军师姜子牙劝住,说:“此义人也。于是放走了二人。

后来武王灭殷商,天下归周。武王曾许下二人高官厚禄,但二人拒绝不受。西周成王初年,原商纣王之子武庚想劝说伯夷、叔齐一同叛乱,二人拒不参加。后来二人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上。

夏王朝时,炎帝的裔孙四岳之后被封于申地(今河南荥阳西北至汜水镇虎牢关以东一带),为侯爵,世称申侯。

西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姬发仍封申侯保留原爵,但将其原国改封给弟弟的虢国,改封申侯至今河南南阳一带,为伯爵,号称申侯。申伯迁地之后,将新国址仍称为申国,古籍上称为南申。

在周成王姬诵即位而由周公辅佐执政时期,又敕封不食周粟的伯夷的后裔在吕地(今河南南阳)建立了申国,伯爵,所以称申伯,吕地由此改称申地,历史上称为南申国。南申国君世为西周王朝卿王。

在春秋初期,楚武王率军攻打鄀地(今河南内乡与陕西商州之间),兼伐申吕国。当时周平王曾派军保护申吕国,结果被楚武王击败王师,申吕国灭亡。国人以国为姓,有的改单姓为申,有的改单姓为吕。(南申国年长400年左右?)。

(四) 东申

南申国君申伯世为西周王朝卿王,在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由于申伯文武兼备,在辅佐周宣王“中兴”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因此周宣王又增封申伯淮河上游地区,命召伯往营新邑城(今河南信阳以北)。申伯在谢城筑城定居(今河南南阳宛城)。

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711年,楚武王灭南申国之后,曾将南申国的部分贵族和平民强行迁往东面的信阳地区安置,成为强楚的附庸,成为当时楚国抗御巴国的前锋防线。春秋时期史称其国“信阳之申”,“亦称东申国”。

楚武王灭掉南申后,继续东扩攻打滑国,顺带灭了东申。并在东申建立申县(邑),并将其封于公族大臣。申县历任县尹皆称“公”,故称申公,始有申公复姓。如屈巫臣,字子灵,谓之申公巫臣。

此外,还有楚大夫食邑于申而字叔者,称之谓申公叔侯,子孙以邑系为“申叔氏。这些申公申叔之后裔,以邑为氏称为申公氏、申叔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芈姓申氏和姚姓申氏。

(五) 申戎(西申)

          西周成王时期,伯夷的后裔迁往河南南阳,叔齐后裔继续留在黄河一带。后来西渡黄河,来到陕西地区故邰国扶风之地聚群而居。(邰地,今陕西武功县)。在周穆王姬满执政西巡时,叔齐子孙协助有功,亦被周穆王封侯、侯爵,因称申侯,史称其为西申国。其国都故址在平阳(今陕西宝鸡眉县)。后又称作申戎,亦称姜氏之戎。

  由于西申侯具有长期经营宗周西陲的政治基础,又有与周王室世为婚姻的政治地位,因此具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在西周末期,周幽王姬宫涅喜欢上了美女褒姒,立即封为妃子,褒姒生的儿子封为太子。为讨得褒姒欢心,无故废去王后申氏和申氏的儿子姬宜臼的太子之位,并威协杀害申王后和太子,废除申侯爵位(中华上下五千年第26页)。申王后和太子逃奔西申国以求外公帮助。申侯联合鄫国、犬戎进攻西周王朝,并杀死了周幽王,灭掉了西周王朝。

公元前704年,秦宪公占据平阳为秦国都城,西申国为秦国所灭。国民四散迁逃,王族子孙及国人以国为姓称申氏。

伯夷、叔齐这两支申氏同宗同源,一氏两居。

(六) 申吕国

          前文提到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又敕封伯夷的后裔,在河南南阳建立南申国。该地的吕氏一族被迫放弃吕地,迁居于申地。当时的申地在长江下游近海口一带的申江平原,即扬子江(黄浦江)两岸地区,扬子江时称申江。因为史称该族为申吕,申吕一族于西周中期在申江平原建立了申国,史称申吕国,为伯爵,国君故称申伯吕。

  又过了300多年,到了战国末期,由原黄国贵族而来的黄姓中出了位著名人物,即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公子春申君黄歇。黄歇任楚相,封为春申君,封国在黄国故地,河南黄川县直到清朝仍称春申镇。

  黄歇故地在黄国淮北12县,后移至今江苏苏洲一带,黄姓得以在东吴地区发展。长江下游有条支流叫黄浦江,又称申江,上海简称申,这些名称的由来,都与当年的春申君黄歇有关。现在仍有人使用该地名,如“春申日报”、“春申大酒店”、“春申号驳轮”等。同样,在春申君黄歇的后代中也有人因此而改姓申。

(七) 申屠氏

                        上古舜帝的后代中有一个古老的胜屠氏部落,在迁徙过程中占据屠原(今陕西合阳县)生息繁衍,故称“胜屠”。在远古时代,“胜”与“申”同音,故讹称为申屠氏或申徙氏。在胜屠氏、申屠氏、申徙氏的后裔子孙中,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申氏,单姓屠氏,世代相传至今。

  西周末期,西申申侯联合其他方国杀死周幽王后,申侯和鲁孝公姬称,秦襄公赢开,许文公姜兴父,郑武公姬滑突,晋文侯姬仇等诸侯一起拥立姬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之后从镐京迁都洛阳,史称东周王朝。

  为了酬谢申侯的拥立之功,周平王晋升申侯为侯爵,称申伯,并把自己的小舅舅,申侯的小儿子赐封在屠原(今陕西合阳县)。此后居于屠原的姜姓申氏族人中,就有以原国姓“申”与新封地名“屠”合为复姓,称申屠氏,其舅称申屠侯。在历史迁徙中,申屠氏隨地方方言讹读成申徙氏、信都氏、申都氏、胜屠氏。后人省文简改为单姓申氏、宇氏、谢氏、射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八) 源于朝鲜族,汉化改姓为氏

  在中华魏晋时期,一支申姓迁徙到渤海国,后被契丹辽国灭亡。渤海国遗民申氏族人逃亡朝鲜。朝鲜高丽王朝开国君主太祖王建接受了申氏族人,并在王建领导下的原弓裔军队服役。申崇谦被任命为大将军、长节公,其裔孙申成勇被任命为高丽检校军纪监,协助王建灭掉新罗国,建立了有400余年历史的高丽王朝。申崇谦、申成勇是朝鲜民族中申氏的正宗鼻祖。申崇谦是朝鲜半岛平山志妙寺人(今韩国平山)。申成勇的封地在高灵(今韩国高灵郡)。另一支朝鲜申氏鼻祖出自高丽王朝杖志护长申英美,其后裔分衍有殷风、全安、梨川、神川、公城、塑宁、昌州、臣昌等诸本。

(九) 源于蒙古族汉化改姓为氏

  居住河北邢台、邯郸一带的申氏一族,自称为申璟之后的“铜锅申”、“锅片申”,是从山西潞州上党迁徙而来,并称申璟为元顺帝孛尔只斤.脱欢铁木儿的胞弟。但是元顺帝只有一个叔叔,即元文宗孛尔只斤.图贴睦尔。因此,蒙古族申氏太祖并非元顺帝胞叔申璟。

  另据元史专家研究,1291年元世祖忽必㤠分赐元太宗窝阔台之孙,阔出之子小薛大王牧地于潞州上党,且小薛一族世代居住潞州。在元朝统治即将崩溃时,小薛大王的后裔不愿意再回漠北。一是因为窝阔台系与托雷系百年来长期倾扎,争夺皇位的斗争相当激烈,作为窝阔台系的后裔,深知若与托雷系的元顺帝逃往漠北不会有好结果。二是因为他们已数代生活在中原,习惯了中原生活,再也不愿回到严寒的漠北。

  元朝灭亡时,元顺帝逃往漠北和林,留下的元朝蒙族后裔尽遭杀戮。为避兵灾,潞王改蒙姓为汉姓申氏,并折铜锅十八块,十八个儿子一人一块,分散逃命,日后若得重聚,则以锅片为证。

(十) 源于满族,汉化改姓为氏

  东汉末年,一部分汉族人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浑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后多冠汉姓为申氏、沈氏。

  另外,满族申穆哩氏,世居朱舍里,(今吉林临江松花江上源塞朱伦河即二道江流域),所冠汉姓为申氏。

(十一)源于傈僳族,汉化改姓为氏

        申保,是明朝时期云南永昌军民府(今云南保山)傈僳族酋长,被明世宗任命为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转佐官,官职全称为“同知院”,简称“同知、运同”。他在改土归流中,取汉字单姓“申”为姓氏,取地名“太保山”为名,称申保。其后裔子孙世代沿袭,称申氏至今。

(十二)源于彝族,汉化改姓为氏

       彝族阿牛氏部落是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痕,是非常古老的彝族姓氏之一,为核心原始姓氏。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彝族阿牛氏部落还处于原始的奴隶制社会形态。在明清两朝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彝族阿牛氏部族竟然未改汉姓,直到清末民国初期,才有少部分具有官身的头人开始冠以汉姓,其中有改汉姓申氏者。不过阿牛氏姓氏一直沿用至今,大多数人坚持这个古老而又原始的姓氏。

(十三)源于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白、京、苗、侗、裕固、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申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申氏,世代相传至今。

二、申姓氏族特征

(一)申姓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起源庞杂,归纳起来有三类。炎帝后裔,黄帝支系传人,少数民族改汉姓而来。出自黄帝支系和少数民族的申姓,其影响远不及出自炎帝支系的申姓。

(二)北方多申姓,故申姓是典型的北方中原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

(三)申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个老资格的名门著姓。春秋战国时期,名人荟萃,为他姓难以比拟。在历史上申姓人济济多才。

三、得姓远祖

(一)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申姓多支出自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炎帝生于姜水,以居地命姓为姜。姜姓申氏尊炎帝为得姓远祖。

(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五帝之一,因长居姬水而姓姬。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姓十四,为十二姓,姬姓及其分支所出的申姓都能上溯到黄帝,故申姓后裔尊黄帝为得姓远祖。

(三)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而登帝位。初封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号为高阳氏,列为五帝之一。出自高阳氏颛顼之苗裔的申氏,尊颛顼为得姓远祖。

四、申姓始祖

(一)在夏商时期,位于陕北及宁夏中卫的西申,是中华大地最早的申姓群体,其族人理所当然也是申姓最早的始祖。但是现有的历史资料中,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只能说这是最大的遗憾了。

(二)相传商汤时,禹封炎帝后代墨台氏在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南),孤竹国君子朝去世时,遗命三子叔齐继位,兄弟互让不成相偕去周,投奔西伯姬昌(周文王)。西伯死,武王举兵代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遭拒,二人不食周粟而死。周成王即位后,封伯夷后裔于南阳建立申国,国人以国为姓,称伯夷为申姓始祖。

(三)叔齐后裔西渡黄河来到陕西故邰国。因助周穆王西巡有功封侯,国都平阳(宝鸡眉县),史称西申国。国人以国为姓,称叔齐为申姓始祖。

(四)另外,申伯吕、申屠侯、熊绎(芈绎)、申公、申叔、春申君(黄歇)、申保、孛尔只斤.窝阔台等都是申姓始祖。

五、申姓近祖

(一)江苏吴县申敏三生二子,申官保、申善才是为江苏申氏近祖。

(二)申朝奉,湖南邵阳申氏近祖。原籍江西泰和县鹅颈丘,官福建副使,宋末元初宦湘,迁居邵阳小东路太平乡桥头。

        申朝奉也是湖南麻阳锦和申氏近祖。元时由江南徏江西,落籍湖广宝庆府、邵阳县太平乡后店、仁凤等处。十八世佐银于清道光年间迁麻阳县锦和经商定居。

        申朝奉,湖南祁阳申氏近祖。宋咸淳年间,自江西泰和县徙居邵阳太平二都大竹山下,五世孙知照公籍祁阳,后裔申在廷、申大年、申翥皆有名。

(三)申万甫为湖南石门县进里坪申氏近祖。申万甫元末由山西太原徙居河南南阳府,宦游湖广澧州路慈利县九溪卫。元顺帝34年(1363年),落业湖南石门县三官寺。其长子德龙于明初迁居石门县易市乡进里坪,族人分布于易市乡、新关乡、蒙泉乡、太平乡及临澧县合口申家溶。

         湖南华容县有一支申姓族人,分布于华容各地。改革开放后,更是散居省内外。华容申姓宗祠在鲇鱼须,推测至少在19世纪就有申姓人在此定居置业。在地图上临澧县至鲇鱼须直线距离为76公里,可能还有水网相通。旧时华容县还不断有洞庭湖新的淤积堤垸出现,更是新移民的最理想的首选之地。故此,华容申姓是不是临澧县申姓后裔?或者说,申万甫是不是华容申姓的近祖?有待华容申姓后人探究。

(四)申德为湖南靖州申氏近祖。德公,明正德年间,任黎靖指挥正千户,授武德将军,由六安州迁居老鲁屯。

六、申姓人口

        当代申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1%,总人口大约在147万,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125位。

宋朝时期,申姓还是6万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第160位之后。

明代时期,申姓接近9万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9%,排在150位之后。

目前申姓的第一大省为河南省,约占全国申姓人口的28%

七、申的字义

       申的本义是电,故定义申为神。在甲骨文中,申字像云气缭绕,闪电阴湿之形状。在古代,人们对雷、電、风、雨、云等气象感到十分神秘而不可思议,认为是神的力量,是天神在作崇。雷雨季节,电闪雷鸣,引起万民敬畏,故崇拜为神。于是雷电就成为某氏族的图腾。申人早期活动之地为申地,所建立过的城堡都带申字,其后发展为国和姓。


湖南省华容县申永昌编撰

0二二年三月于咸阳


上一篇:打锅申“蒙汉之争”的研究现状及客观分析——王(申)志新
下一篇:宛福成·家族文化事务应多鼓励年青人参与
隐私信息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问题反馈
联系我们
电话&微信:15207395118
QQ:534022833
邮箱:kefu@zupuyun.net
族谱云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5-2021 谱云科技版权所有 著作权证 :2019SR1058459 网站备案:黔ICP备19009278号 网警备案:500107025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