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母亲总是在家里带着我们,而父亲总是一年见不了几次。母亲每年都会养几头猪,很多鸡。
我有兄弟姐妹三人,姐姐最大,我最小。家在一个老的院子里,最老的院子,从始祖迁往我们那个地方的“遗址”。有一间很老的堂屋,是所有人共有的,土砖房,清朝修的,总感觉随时要塌的感觉。堂屋的两旁还有一堆土砖房,左右住着两家我们叫太公太婆的两家人。我家在堂屋的右边一点。也是土砖房,是我家和我叔叔家共有的,好像是四间还是五间。我也有一个太婆,但我没有爷爷奶奶,听说很早的时候就过世了。
小时候,母亲总是很忙碌,父亲一年四季都在去外面,家里的农活都是母亲一人忙活。总感觉母亲有干不完的活,但她好像从来都不太喜欢喊我们做事(或许喊了,是我们不愿意做吧!)。母亲读书应该不是很多,但她一直都很关心我们的学习,虽然我们三姐弟最后也没有一个成才的。
母亲一直都很节省,我们家,由于父亲的小商业头脑还是不错的,在当时那个时代也算小富之家。但母亲从来都是分角必算的,零花钱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个梦想,对此我们一直在抱怨。现在想来,母亲有姐弟五人,三个小姨一个舅舅,母亲是老大,后来嫁给父亲更是赤贫之家,处于她们那个年代的人,物资及其匮乏,肯定是吃了很多苦。所以节省已经刻入了她的骨髓,直至她走完她的人生。
母亲又是善良的,这一点都体现在邻里的评价中,我不想做过多的表述,只知道母亲过世时很多老人来吊唁时特意找我们说:你母亲一生与人为善,从不与人争执,吵架!在过去那样的年代,所有的人都在一起生产生活,柴米油盐,相对于现在更是尤为重要,(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下60初-70末这个年代的背景)争吵其实很难避免,但!:我的母亲却凭着她善良的心性,做到了一生和善,虽不能说助人为乐,确真真切切的做到了与人无争,这样的一种品质,已经是普通百姓的最高品质!我的一个不算太远房的姑祖母,年龄应该和我的母亲差不多,在我母亲去世时特来吊唁,我们本不认识,但姑祖母一来就抱着我大哭说:定啊,你母亲是我见过最最善良的人!
母亲生于1950年,病逝于2012年,享寿62岁。早年过重的体力劳动彻底的摧毁了她廋弱的身躯,由于我们的粗心,由于她的刚强固执,在发现她身体不行的时候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最终被病魔夺去她的生命!她在她的节省,固执,善良中走过了她短暂而平凡的一生,如同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妇女一样,付出了了她的“毕生”,我们无法为她的付出做出什么华丽的评价,但她是我们兄姐弟永远最骄傲的母亲,她的言传身教,她的孜孜身影将永远影响我们的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我最亲爱的母亲!
纪念吾母冥寿70
不孝儿卫定泣笔
2019年11月1日凌晨1点过
后言
我们几个时常在想,我们如果能再争气一点,再争气一点!或许,我们的母亲就不会那么早过世,或许她能看到现在的我们,或许她会更欣慰一点,但,这一切都是梦了!古语云: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我诚挚的敬告所有双亲健在的朋友们,不要让这样的遗憾发生在你们身上,珍惜眼前,珍惜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