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族谱云!
族谱云
首页 > 姓氏名人 > 大明首辅申时行(四) --申爱山
大明首辅申时行(四) --申爱山

发布:2020-09-09  来源:申氏  浏览:4774次

六 弹词公案
按:前辈志均教授旧有《申时行与玉蜻蜓》一文,谈古论今,旁征博引,语言诙谐,文笔泼撒,不仅把弹词公案交代的清清楚楚,而且层层推理圈定真凶,着实一篇美文。

读此文者,请务必先读先生大作,方好回头看我这狗尾续貂。

申时行改姓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结束了,随后赴京就任,步步高升,名冠朝堂,誉满天下,最后未耆而归,终老故园。

不想在他去世一百多年之后,在苏州一带开始流传一曲弹词,名唤玉蜻蜓。内容丰富,故事新奇,曲折委婉,引人入胜,一时传遍吴中,红透南直。

你道这玉蜻蜓说的何事,正是申时行认祖归宗之事。

不过添枝加叶,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了许多子虚乌有之事夹杂其间,使人真假难辨。

弹词云:苏州南濠街富家子弟申贵升,自小父母双亡,靠总管王定抚养成人,王定为他娶了张氏女为妻。因夫妻不和,与法华庵尼姑志贞相爱,后贵升病死庵中,遗下一子元宰,为徐家人所养,后高中状元,以玉蜻蜓为标记,庵堂认母,认祖归宗。

苏州,徐元宰,徐改申,高中状元,认祖归宗,这都是苏州人耳熟能详的申家旧事,除此之外还能有谁?

但富家公子贪恋美色病死净地,出家小尼打破清规产子云房又从何说起呢?

明眼人一看即知,这弹词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意在诋毁申时行,辱骂申家人。

但作者又不直言明说,而是拿这弹词影射申府,这不是骂人不带脏字,吃人不吐骨头吗?

众人交头接耳,戳戳点点,指着百花巷,瞥着申府前,暗道原来这富贵尊荣的申家竟有这样不齿之事。

申家人平白受这诽谤羞辱,当然不肯罢休,所以就有了历史上官府五次禁演玉蜻蜓的风波。

但愈禁愈演,愈演愈烈,到后来可能上百个剧种都在演绎这个玉蜻蜓。

  玉蜻蜓好像成了粘在申家人身上的一片狗皮膏药,想撕都撕不掉了。

是谁跟申家有这样的仇气,写出如此不堪之词污蔑申家呢?

据现有证据,这个弹词最早版本出现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原名《古本玉蜻蜓传》,四本十集二十卷,作者没有署名。

清朝徐承烈《听雨轩笔记》卷四中记载了绍兴隔尘庵尼姑慧音与朱绮园的恋爱故事,后面有一批注:“今吴中玉蜻蜓弹词移其事于申文定公时行之父,其实则本此。”

就是说玉蜻蜓本不是写申时行的,而是写朱绮园的,但大家都误认为是写申时行了。

这话说的古怪,不管玉蜻蜓是否取材朱绮园,但就其故事脉络和角色名字来看,明显直指申家,怎么可能另有所指呢?

这个没有署名的作者,成了一个谜,谁也猜不透。

一个说法是申时行和王锡爵两家门客所为。

历史学家邓之诚在《骨董琐记》卷六记载,“万历间吴县申时行,太仓王锡爵两家私怨相构,王作玉蜻蜓以诋申,申作红梨记以报之,皆两家门客所为,相传至今。”

这是现知较早的关于玉蜻蜓作者的说法,并且流传很广。

而邓之诚的考证来自清朝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其卷五全文如下,“明时申吴县,王太仓两相国家构衅,王做玉蜻蜓诋申,申作红梨记诋王。流言不实,垂为丹青。”

最重要的四个字“流言不实”,邓之诚给漏掉了,只抄了前半,断章取义,以为正解,致使蜚语流传。

其实红梨记是明嘉靖徐复秨所作,在万历年间已经刊印,早玉蜻蜓一百多年。并且他和王锡爵没有半毛钱关系,更提不上是王府的门人。

更重要的是申时行和王锡爵是同乡、同官、好友、姻亲,王锡爵去世,还是申时行给他写的墓志。

且两家世代交好,清顺治18年正月,申府戏班还到太仓王府,为王锡爵重孙王时敏70大寿庆祝演出李玉的《万里圆》。

所以申王两家门客之说,有挑拨离间之嫌,包括红梨记后来改成双金锭,都是人云亦云的流言,无据可征。

另一个说法是志均教授高度怀疑的汤显祖。

因为他一有作案动机,跟老申家有仇。二有作案本领,是个剧作大师。

我在查看汤显祖的资料时,还为这个结论找到一条旁证。

汤显祖被贬徐闻后曾创立“贵生书院”,并作《贵生书院说》一文。

    在离开徐闻时又作《徐闻留别贵生书院》:“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


玉蜻蜓中徐元宰父亲申贵生(升)的名字是否由此而来呢?

但即便如此,我对汤显祖作案仍抱怀疑态度。

第一就是作案动机。

汤显祖与申家有仇不假,因为上疏弹劾申时行被贬,当然有怨气,有私仇。

但在汤显祖上疏之后,申时行直接就赌气不上班了,次辅王锡爵也请假回乡,是皇帝一怒之下把汤显祖贬了,而不是申时行把他贬了。

并且汤显祖在四月上疏弹劾,申时行当年九月就主动辞职致仕。

汤显祖虽没有直接参倒申时行,但间接也算实现了愿望,他闻讯应该是喝酒庆祝的,难道怨气还没有消吗?

王锡爵也是汤显祖弹劾的对象,两人自然也有嫌隙。

但在汤显祖大作牡丹亭面世后,首次把牡丹亭搬上舞台的,就是王锡爵家里的戏班。

汤显祖知道后,写诗叹曰:“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就是说为啥我的知音,偏偏都是娄江人呢?娄江就是太仓,是王锡爵老家。

汤显祖既然把王锡爵视为知音,就不可能视为仇人。

申时行呢,在看到牡丹亭之后,对汤显祖的才华赞叹有加。

他也让申府戏班排演牡丹亭,在现有材料中,可以看到申府常演剧目中确实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如果申时行和汤显祖互为敌仇,申府还会上演牡丹亭吗?

并且申时行之子申用懋和汤显祖是同年进士,两人交情还算不错,互有书信往来。

如此看来,汤显祖和申时行只是因政见不同结下过梁子,但要说深仇大恨,好像还不至于,还没到专门写一部戏来中伤污蔑申家的地步。

第二是他的作案本领。

汤显祖以“临川四梦”傲视梨园,不愧一代才子,当然有作案本领,但他所书所唱都是格调高雅的阳春白雪之词。

而玉蜻蜓是弹词,是市井演出,为让大家听得懂,用词非常口语化,所以也叫俗词。每说一事,都是大段的铺陈,重复而琐碎,和字斟句酌的才子书尚有差异。

并且玉蜻蜓为博众欢,语涉淫秽,苏州府以“弹词淫词,亦关风化”为由禁演也是一证。

    比如当写到申贵生来到了尼姑庵,看见洗澡间一条长凳,是尼姑更衣所用时,唱道:


    “它占尽春光人莫晓,我申贵生倒不如板凳运儿高。贴身消受风流腿,着肉抚摩舞媚腰。玉洞桃花流美味,琼宫瑶草探新苗。我欲来生为板凳,娇尼个个有相交。”


    如此淫词烂语说是大才子文笔,貌似也有不妥。


再者,玉蜻蜓最开始是苏州弹词,其中夹杂大量苏白,不是当地人,不可能写得出。

而汤显祖是江西人,江西话和苏州话截然不同。虽然汤显祖在南京做过官,但南京话和苏州话也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从玉蜻蜓初期稿本苏州方言的特点上,说汤显祖是作者也有些勉强。

第三就是他的作案时间。

写玉蜻蜓的人,应该非常了解申家的根底。

比如申士章在庙里读书时,真有个邻家女孩来找他相好,这事儿如果不是申时行在家传中写出来,谁会知道呢?

玉蜻蜓中申贵生的朋友君卿乡试第三,和申时行乡试第三一模一样,天下有这么凑巧的事儿?

尼姑名叫王志贞,申时行的妈妈王夫人,都是王姓。

知道这样隐私、细微信息的人,一定看过申时行的家传
申时行的家传是什么时候刊印的呢,是在申时行去世两年后,也就是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由申用懋和申用嘉两人校对付梓。

很遗憾,这一年是汤显祖的去世之年,汤显祖是无缘看到申时行的家传的,所以他没有作案时间。

并且,汤显祖的所有著作和遗稿都有人专门负责整理,为什么唯独此文没有面世,而过了一百多年后才刊印,这么多年稿子又在哪里安放呢?
所以,一定要说玉蜻蜓的作者就是汤显祖,我觉得在证据上还不够充分。

那到底谁是玉蜻蜓的作者呢?爱山这里也有一个嫌疑人。

他有作案动机,他和申家有仇,因为他自幼才华横溢,申家人却不让他参加科举考试,耽误了他的前程,他恨申家人。

清嘉庆焦循《剧说》卷四说,他“系申相国家人,为孙公子所抑,不得应科试,因著传奇以抒其愤。”

他有作案本领,他一生写了60多部戏,并且不乏经典。

红楼梦里提到的《一捧雪》,大家熟知的《占花魁》,都是出自他手。

戏曲研究家周妙中在《清代戏剧史》中提到,如果有人让我给历代戏曲作家排一排座次,我就要请他来坐第一把交椅。因为他的剧作在质量上比肩关汉卿、汤显祖、洪升和孔尚任,而在数量上则远超他们。

可见让他来写玉蜻蜓实在不是个难事。

他有作案时间,他是吴县人,是申时行老乡,还是他的家人。


长洲吴梅所著《南北词简谱》原文眉批注明,他的“父亲是申时行长子用懋的仆人。”

申时行去世时他就在申府,可能就在现场,并且,作为申府的家人,他第一时间可以看到申时行的家传。

他在申时行去世50多年后离世,有非常充足的创作时间。

从这些方面说他是玉蜻蜓作者,好像容易让人相信。

他就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大家,苏门啸侣李玉李玄玉。
虽然李玉是嫌疑人,但他还不能成为嫌疑犯。

因为玉蜻蜓面世太晚了,现存最早刊本在乾隆嘉庆年间,距离李玉之死也有一百多年,时间实在太长了。

但不管作者是李玉,还是其他人,没有署名的原因,当然有为规避仇家报复的可能,但更有可能是为了在当时酷烈的文字狱中保全身家性命。

想想当时文字狱的严峻形势,哪个作者敢轻易署名呢?不要说诋毁有权有势的申府,就是有伤风化一节也够他吃一老壶。

玉蜻蜓作者可能要永远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弹词公案也可能成为一个难解之谜,永远无法破解。

但申时行的英名,注定不会因为玉蜻蜓的传唱而玷污。

他寒窗苦读,状元及第的悲喜人生,他以德报怨,不计前嫌的宽广胸怀,他审时度势,顾全大局的独到眼界,他淡泊名利,谦恭温和的处世态度,他老成持重,不近悬崖的人生智慧,都处处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扬。

后有读过玉蜻蜓者,笑打一油道:
正人正己申时行,
亦真亦幻玉蜻蜓。
金榜题名吾家事,
庵堂认母谁人情。
悠悠众口笑阿瞒,
滔滔人言耻程婴。
是非忠奸何须辩,
且看赐闲堂前松。

                              申爱山于2020年3月15日
上一篇:中国现代名医专家与人才专集人物介绍(1)
下一篇:申氏魏郡始祖-申钟
隐私信息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问题反馈
联系我们
微信:zhiming8654
QQ:317829845
邮箱:kefu@zupuyun.net
族谱云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5-2021 谱云科技版权所有 著作权证 :2019SR1058459 网站备案:黔ICP备19009278号 网警备案:500107025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