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红超申志明两位先生(家亲)发现《申祐之出生时间(1402)》
真实性应当具有真实性权威性可靠性
作者:申国祥
由宗亲申红超申志明两位先生创作的《申祐之出生时间(1402)》认定问题,是科学合理的且一定是依据的。本文认为他们论点、论证、论据、结论充分合理、且查阅了大量史记材料,本人支持申红超申志明两位先生的观点,如他们文中所述“《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上》第516页至539页对正统十年进士产生过程、每位登科进士的履历进行一一记载,其中第527页载:申祐,贯贵州思南府婺川县,官籍。国子生。治《诗经》。字䒶(考正统三年,凡是天字,均写作䒶)锡,行三,年四十三,七月二十五日生,曾祖仕隆。祖应斌。父俊,婺川县五堡三坑巡检司巡检。嫡母张氏,生母李氏。永感下。兄祺、禄。弟裕。娶李氏。云南乡试第十五名。会试(礼部)第二十八名。(殿试为三甲四十七名)”。后来他们俩又进行系统总结性结论。“通过以上比较、推理,笔者认为陈文新,何坤翁,赵伯陶主编的,200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 上》关于申祐履历的记载是真实准确的。即申祐生于1402年七月二十五日,乡试第十五名,会试(礼部)第二十八名。”这个《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 上》内容应该具备了有关真实性资料或叫文史,相当于今天考高中和大学一样,那时相当于现在的政府机构行为,应当不会有假,即使年龄上有差异性变化,绝对具有权威性和高胜任度,所以,我本人支持认为“即申祐生于1402年7月25日,乡试第十五名,会试(礼部)第二十八名。”应当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结论性。也希望我族后裔在今后的引文中,以此文年龄为蓝本,或者作为标准参考。
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比如申佑及夫人或者及子女的墓志铭、墓主出土文物有新的证据证明年龄变化,可以根据当时的变化再作调整或更改;否则当下应以申红超、申志明两位先生发现的申祐生于1402年7月25日生为标准。
附原文如下:
《申祐之出生时间(1402)》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9828\wps1.png
文/谢启位(贵州省务川县地方志办主任)
仅有《务川县志》载:申祐(1425-1449)。其他正史如思南府志,贵州通志均不载,再考申氏谱碟,同样不载申祐的出生时间,《务川县志》成书时间为2001年,其所载也未标明所引典籍及考证过程。2001年以后,一些衍生的文献资料如《明清贵州七百进士》、《贵州历史人物》、《遵义地区人物志》(主编谢尊修,2001年12月出版)、《鬼斧集》(作者杨典,出版时间2010年)、《影像贵州》(周一著,2007年)、《贵州省名人名胜录稿》(省文物管理委,1984年)、《仡佬族》(翁家烈1992年)《乌江文化概览》(刘冰清2008年)及冠有“务川”字样的所有出版物及论文上,凡涉及申祐的,均载申祐的生卒时间为1425-1449,疑似引自《务川县志》。也有理性的作者如曾祥铣著《人文遵义》出版时间为2009年,其在流官文化述及申祐时,有多处述及具体时间,如正统十年、十四年之字句,就略去了出生时间1425年,没有受《务川县志》的左右,实属深思悟出其中不当。
再考《务川旧志汇编》其载有关申祐之史实,也未载生于何时,次考各地《申氏族谱》其通篇序言中,全是述及申祐之忠孝义三烈,也未有明确标注申祐生于1425年的。如按申祐(1425-1449),推之,申祐则13岁时于正统三年(1438)云南中戊午科乡试第十五名。这实在让人觉得离奇,笔者反复研读《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按八岁启蒙,十年寒窗(私塾,这是明代前期所必须的,其时务川没有官办的启蒙教育,也没有县学,只有思南府有府学)。如能顺利考入府学,则至少要三年即两次岁考一次科考,才能完成学历,才有资格参加云南乡试。这样的话,申祐最快也要二十一岁才能参加云南的乡试。于是笔者带这个疑问,先后走访申祐后代所居住的正南桐梓园、桃符老场、柏村万包场、火炭丫、罗溪、丰乐等地,对各地的申氏坟茔碑文,经单部、家谱进行反复鉴别,并对与火炭丫最密切的官学邹氏族谱进行认真研读,发现事实真相就隐藏在零碎的相关姓氏的家谱记载中,初现端倪。
一、申祐的出生时间约早于邹庆
邹庆与申祐两家世代通婚不断,从相关申祐与邹庆的人员出生记载可推知,申祐的出生时间约早于邹庆。现仅举四例,其一,邹的胞姐,大妈生的,排行一,邹庆(行四)为邹显文第三房妾所生,中间至间隔四个,意即邹庆至少小其长姐四岁,适申祐的二哥申天禄(天禄行二,申祐行三,一般间隔就小于四岁);其二,(邹庆的三哥)邹瑄的孙女适(申祐大哥)申天祺的长孙申谏.;其三,邹庆长孙女(行一邹学之长女)适申祐的次孙(行一申瓒的二子)申让。邹学,生于1434年(邹氏谱详载),可推其长女为1454年生,申让于1452年;其四,邹庆的孙女(行二邹畊之次女)适申祐侄孙申询(与申谏为胞兄),邹畊生于1436年(邹氏谱详载),推之其次女为1457年出生,申询为1455年生。推理年龄的依据:查邹氏谱,均未发现邹庆上下三代中有夫比妻小的情形(符合只准男大十,不准女大一的习俗),申氏族谱虽没有出生死亡记录,但两家均是官宦富实之家,为务邑旺族,在同一时期,其婚娶习俗应该无异。
邹庆长孙和申祐次孙(申让)应该年龄相当,那么申瓒与邹学的年龄也应该相当,那么推之申祐与邹庆的年龄也就相当,鉴于申祐结婚的年龄因父亲丧服,只能是在二十六以后,故申祐的年龄应该比邹庆大。而务川县志载:成化十四年(1478)朝廷赠邹庆中宪大夫,次年病故,寿七十三。推之,邹庆实为1405年出生(务川县志载邹庆为1408年出生,这和实际情况不符)。邹谱载:邹庆之生母陈氏,为其父邹显文之第三妻子,生于1386年,殁于1432年,由此看出邹氏谱载的几代人的年龄是符合逻辑的,是可信的)。
二、申祐1425年才出生是不可能的
申氏族谱(火炭丫)载(第二本第19页末行)与《康熙贵州通志》载:肖重望《题奏缺漏申侍御史土木堡忠臣庙名位疏》中均提到:“景皇帝即位,尚憐孤忠之死难,深悯塞草之悽怆,宠赐祐以勅命,连荫二子瓒、琏恩荣,第缘兵荒未袭。”说明景泰二年(1451),申祐的长次次子均已进入府学或已经完成府学的学历,达到参加乡试的学历要求了,能受恩生资格进国子监读书的年龄,均在秀才经至少三年的府学(当时务川没有县学)学后才能入之。《大明会典》(李东阳)卷之二百二十《生员入监》“洪武初、令品官子弟、及民间俊秀、能通文义者。充国子学生;十年,令武臣子弟,入国子学读书;十五年、令各按察司、选府州县学生员年二十以上、厚重端秀者。送京考留;十六年令、考中岁贡生员、送监再考等第、分堂肄业。”表明在国子监读书的监生均在二十岁以上。入监读书的年龄都偏大,一般恩生都是考不中举人的多年禀膳生,所以年龄不会在二十岁以下。在这样的时间段,试想申祐如果生于1425年,能在1451年有两个儿子进国子监读书吗,1451年至少往回减40年才是申祐的最迟出生时间,即申祐最迟在1411年以前就已经出生了。由此推之申祐1425年才出生,是不可能的。
三、申祐与邹庆该年龄相近
申祐与邹庆蒙学阶段为同学,两个官宦子弟,都聪明好学,入学时的年龄差距不会很大。且是同为戊午科云南乡试举人,据《贵州通志》及《思南府志》载,邹庆为第二名,申祐为第十五名,说明申祐与邹庆的举业知识相差不大。再考蒙学的地点,邹氏族谱和申氏族谱都同时记载,邹庆、申祐同时启蒙于位于官学靠河边的回龙寺(现因石丫子水库而淹没)。说明申氏当时还不具备在火炭丫开办私塾的经济承受力,所以申祐的蒙学阶段才不得不每天摆渡江边大河(现泛称洪渡河),到对岸的邹氏区域附读。邹氏家族父辈,即邹庆的祖父承上几代就开始以经营水银为生,至邹庆的父亲邹显文时(1366-1426)家境十分殷实,而且特别注重文化修养,如邹氏谱载:“永乐年间,诏令天下纂修志书,时郡守嘱纂邑古今,事实务书,公(指邹庆之父邹显文)直纖(纤的异体字)不遗,至于教戒子孙,惟教以读书。”邹庆的祖父名以仁,经营水银起家,先居黄坝(现三坑小黄坝),家大才另择吉地于边江发展,邹庆的父亲名邹显文,是当时务邑声望很高的处士(只读书,不入仕)。所以邹庆入学的年龄也应该和申祐差不多,不会相差很大。从就近方便的角度,可能还比申祐入蒙的年龄还要小。况且二人均才思敏捷,那么从同为戊午科举人,可以推之,二人应该年龄相近。
四、申祐应比申天庆大
申桂之四子申天庆,《申谱第二本》第31页载:申天庆立身正大,恭兄友弟,乡里皆以让名,系生于前已亥明永乐十七年(1419)五月十三日酉时,生年二十五岁早逝,娶勾氏,生于前明永乐癸夘(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申桂是申俊(申祐之父)之弟,且天庆为申桂之第四子,推之申祐应比申天庆大。
五、申祐绝不可能是1425年出生
申祐的至交朋友李盘,官思南蛮夷副长官,死于宣德四年(1429),死节忠烈。《万历贵州通志卷十六·乡贤》及《思南府志》艺文志均载《长官李盘死节传》敖宗庆(滇巡抚)著载:公虽武夫,乐与衣冠之徒游,御史申公祐,公之侄甥,忘年与之友。每论及时事,公大声曰:“身蹈白刃之锋铓,血润原上之野草,然后不愧舍生取义之道。”申公曰:“丈夫当如此卒之”,申公亦死义于北。《万历贵州通志》乡贤列:李盘,宣德四年(1429),镇竿苗叛乱,领兵讨之,战于溜石坡,遂死其事。说明李盘于1429年就殉职,在这之前,申祐能与其(舅)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交流,并相互影响,这就表明在1430年以前,申祐就已经相当成熟,绝不可能是1425年才出生(五岁)的小娃。
《思南府续志》及《申谱第三本》载思唐晚学兵部主事田景猷(天启辛酉科举人,壬戌科进士)著《仰慕》一文,称申祐:“先生生于永(乐)洪(熙)间与同郡李公讳盤(思南府蛮夷长官司副司长官,1430年殉职)者契密(密切;亲密)暴(突然;猝然)李公奉命出征草彛( 彛yí 同“彝”本处指少数民族)战于铜坪(永顺县内村名)竭力效死。显灵榴坡,海内诸薦绅、名贤、业有文辞、诗赋、扬其忠烈。曰:大丈夫存心当保元正气,勿滔跪隨,”读罢此文,直接表明,申祐生长于永乐(1402)洪熙(1425)年间,具体哪一年没有标明。但从“二人同心,每会辙相许”,可以判断,二人是多次一起进行思想交流。说明止于1430年以前,申祐就有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推断申祐绝不可能是1425年出生的。
六、申祐于1429年时就准备参加乡试
《黔诗纪略》(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09)卷一载:忠节申侍御祐《挽李长官》诗一首,且莫之友在叙文中说,申祐在撰此挽诗时将要参加乡举,即“天赐之将乡举也”。说明其于1429年时就将要参加乡试了。再品读《挽李长官》,挽诗中所表现的正义、胸怀均不可能是一个五岁的小孩所以知悟。其诗附于下:
从舅李公挽词
公名盘,思南副长官,从征镇筸苗,战没
章奴未授首,葛野复枭张。出没乌铜间,煽动楚蜀疆。
颇闻萧将军,剿抚亦有方。新堡筑已夥,群蛮尚狓猖。
镇溪与筸坪,缓肆急走藏。诸军怯险阻,先入谁肯尝。
桓桓我李舅,选锋不可当。匹马进孤军,铁甲驰琅琅。
杀贼已不少,我武稍能扬。外援无一来,贼至如堵墙。
贼厚我力单,畏贼非公肠。堂堂思南李,致命复何商。
忆昔接公论,意气慨以慷。洒血润原草,倾身抵剑铓。
男儿贵取义,苟活安足芳。公今得死所,里闬亦有光。
总镇复聚师,分途戒戎行。愿公助灵威,早晚断贼吭。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上》第516页至539页对正统十年进士产生过程、每位登科进士的履历进行一一记载,其中第527页载:申祐,贯贵州思南府婺川县,官籍。国子生。治《诗经》。字䒶(考正统三年,凡是天字,均写作䒶)锡,行三,年四十三,七月二十五日生,曾祖仕隆。祖应斌。父俊,婺川县五堡三坑巡检司巡检。嫡母张氏,生母李氏。永感下。兄祺、禄。弟裕。娶李氏。云南乡试第十五名。会试(礼部)第二十八名。(殿试为三甲四十七名)。
通过以上比较、推理,笔者认为陈文新,何坤翁,赵伯陶主编的,200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 上》关于申祐履历的记载是真实准确的。即申祐生于1402年七月二十五日,乡试第十五名,会试(礼部)第二十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