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族谱云!
族谱云
首页 > 家族动态 > 红尘静修 不忘初心话家风1
红尘静修 不忘初心话家风1

发布:2020-09-01  来源:申氏  浏览:2829次

时值中国的传统佳节,正是家风道德教育之时,笔者因侍奉双亲晚年生活而回乡,因接触家谱文化而结缘,结合热爱申氏文化、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理念,说说家风建设的话题。
人是家的一分子,家是族的一分子,国是族和家的放大体,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认同却有感慨: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能忠即是孝。如果孩子在外面做公家的事情,能以廉为(我指当干部),能以德立身,以忠事国即是以孝事亲。为什么?孔子曰:“…..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意思是:侍奉父母的孝子,在上位不敢骄慢,在下位不敢作乱,在众人中不敢争贪。在位上却骄慢的,一定会灭亡;在下位作乱的,一定会被国法制裁;在众人中却争贪的,一定会遭到报应,严重的可能会有杀身之祸。这三种错误行为如果不努力戒除,就会使父母常常处于担惊受怕之中,虽然天天用牛、羊、猪奉养父母,也还是不孝之子。联系现在有一些作为子女在外当领导、做干部的所作所为,在家父母能不常常提心吊胆吗?孩子只有用自己的德行善为让父母居家安心,感受到光荣,才是大孝。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体悟:正家风孝是根,教是本。譬如朱子家训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我意会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不注意自身修养,家庭怎么能搞好?又如何能为民办事?治国安邦又从何谈起?自古烽火连三月,家书值万金,我写信给儿子:许多人点赞你人好,我想你应该认为这是权利给了你人脉,金杯银杯不及老百姓的口碑啊!我们听到那些赞赏你的话比你们常回家看看或陪我们出去游玩更感觉到欣慰和高兴,这是儿女养了父母之心。家风关系政风联着党风,干部、党员就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忘了初心,忘了历史、忘了使命、忘了入党动机和当初的铮铮誓言。
      正家风从我做起。我常常提醒家人:钱是好东西,又是坏东西。即使取之有道,但遗金满堂常作灾,钱多了对自己、对家庭、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不义之物断宜杜绝。宁使人笑我之迂拙,无使人议我之贪污;宁贻子孙以清白,不以子孙以货财。
春节期间,央视海采家风是什么。有富二代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还有小孩子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
究竟何谓家风?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竟有千奇百怪的答案,这道出当下中国怎样的现实?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家风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怎样的塑造与改变?
自古文人重家风,古来文人留下的字字句句中答案显而易见。
什么是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家长制度下,中国人非常注重庭训家教,家风有曰耕读传家,有曰积德行善,有曰仁孝清廉
中国古人的家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可大致总结为五常八德。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八德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传统文化下的家风以孔子倡导的仁礼为根基,首先强调的是修身,其次是齐家,包括对老人、孩子、妻子、兄弟、仆人的对待之道。孟子进一步为角色发展了行为规范,包括人们所知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等。再外围是睦族,旁及个人在庞大家族中的本分。出了亲族的范围后,为官之道志在君国,也就是儒家经典《大学》里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家训:重德修身是核心
春秋战国时期,家庭教育的经验常常反映在一些名人学者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经典著作中。比如,《管子》、《孟子》、《韩诗外传》、《韩非子》等专著中,都有一些古人家庭教育经验的描述记载和理论论述,但还没有家庭教育方面的专著。到三国时期,便出现了集中记载家庭教育经验的读本—“家训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思想家颜之推为了告诫子孙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同时也希望子弟能将士族门风维系不坠,于是写下洋洋洒洒二十篇,约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自此以后,至民国初年,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家训问世。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
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宋代大儒朱熹即在《家训》中指出: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意思是说,有德的人虽然年龄比我小,我也会尊敬他;不肖的人,虽年龄比我大,我也必定疏远他。
从内容上看,各家家训中讲孝道和勤俭的篇章极多。许多家训中一再训诫,取得功名的子孙要分外谦卑感谢,因为若没有祖先德泽庇荫,哪轮得到你有今天这份侥幸?宋朝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则非常看重勤俭。在这篇家训中,司马光强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待续)
上一篇:谱曲征集
下一篇:几个人知道爷爷的爷爷是谁??
隐私信息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问题反馈
联系我们
微信:zhiming8654
QQ:317829845
邮箱:kefu@zupuyun.net
族谱云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5-2021 谱云科技版权所有 著作权证 :2019SR1058459 网站备案:黔ICP备19009278号 网警备案:500107025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