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族谱云!
族谱云
首页 > 家族动态 > 维新堂志摘录十二
维新堂志摘录十二

发布:2020-06-18  来源:邵阳申氏  浏览:3273次

申氏是古老的大家族
一、申姓渊源
申姓----炎帝之后,四岳之裔,以国为姓,源于姜。炎帝,神农氏,生于烈山,育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传位黄帝后,炎帝族的头人官居四岳。据中国历史新编记载:四岳,炎帝族,有大酋长的继承权和很大的议事权。如尧帝时四岳推荐舜作尧的继承人,被尧采纳。至虞夏时封为申国(后人称为古申国),原封地在今甘肃省华亭县西北岳山(今六盘山的一个支脉)。后全族由陇东沿陕北东迁,至商朝时进入山西霍太山区,灭掉当地的霍国,改霍太山为太岳,定居下来,仍臣服于商。
申国自封国之初即与周国交好,长期通婚。如周的始祖后稷即为姜女所生,后稷后裔古公的妃子也姓姜。周武王的皇后叫邑姜,所以周武王起兵讨商时,申国积极支持,助周伐商,到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时,除姬姓之外,以姜姓最多。并封申国国君为伯爵,成为周之属国。到周宣王时,南方诸国兴起,为镇服南方,改封王舅申伯于谢地〈今河南省南阳市北郊〉,在序山下为申国立宗庙,建都城,并进封为侯爵。宣王死后,幽王即位,仍娶姜女为皇后并生太子宜臼,后幽王昏庸,宠爱妃子褒似(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即出于此),逼死皇后废掉太子,改立伯盘〈褒似子〉为太子,宜臼逃出京城,投靠申国。幽王得知,起兵讨申,申侯便联合同族诸侯及西域犬戎围攻幽王。幽王兵败马骊山被杀,褒似、伯盘被俘。申侯联合诸侯,扶立原太子宜臼为平王,迁都洛阳。至此西周灭东周立。申侯也因扶立周平王有功进封公爵。东周初年申国势大,不少诸侯都听命于申,申国便乘机向东扩展到今信阳一带,信阳北长台关发现一古城址,经考证认为是申国后期东扩的陪都。因位于南阳之东被称为东申。现今河南省信阳市的简称就是申。
到春秋时期,楚国兴起,向北扩展欲争霸中原,申国首当其冲。公元前688年先灭谢申,两年后又灭东申,并把申人往楚国腹地迁徙,部分申人北走齐鲁,申国被灭后,申人为了纪念故国,开始以申为姓。如春秋后期,楚有大将申挚、申包胥,齐有申蒯、申鲜虞,鲁有繻、申须、申夜姑及孔子的弟子申党、申棖,战国时韩国宰相申不害等。
二、申姓始祖
申姓始祖:伯夷。名允,商末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西)君长子,炎帝之后。父死时,遗命立次子叔齐为嗣君,弟兄互让,相偕去周,投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西伯死,武王举兵伐纣,他和叔齐叩马而谏,以为父丧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严辞拒之,后经牧野之战,商纣自焚,商王朝土崩瓦解。伯夷和叔齐避逃到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南),不食周粟(不吃周朝的粮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居周王朝,成王即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于谢(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区北郊),建立了申国。春秋初,申国被楚文王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申姓。他们尊伯夷为申姓的得姓始祖。后楚王封楚厉王之孙包胥申地,又有楚国贵族血脉之申姓。
三、申氏的姓氏来源说法大体上有四:
(1) 申氏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他的子孙后裔传到上古周朝时,出现了一个叫做申吕的,被周王封于谢(在今河南南阳市北),随后不久就建立了申国,他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此说法为申姓来源的主力军。全国各地的汉族申姓大部分均为河南南阳申氏后人。
(2)留在大河一带未迁走的伯夷、叔齐后人渡过大河,移居陕西,称为西申,后称为申戎,又叫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联合犬戎攻周。后被秦所灭。其后人也以申为氏。
(3)炎帝后人吕封于申地,这个申地在今上海市一带,今黄浦江就叫申江(战国时楚公子春申君黄歇封于此地,申江改春申江,这是后来的事了),称为申吕。申吕建立申国,为伯爵,称申伯吕。后被楚所灭,后人以国为氏,也是申氏。
(4)后楚王封楚厉王蚡冒公之孙包胥申地,又有楚国贵族申包胥血脉之申姓。
四、


上一篇:邵东名胜古迹:荫家,江南的“乔家大院”
下一篇:维新堂志摘录六
隐私信息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问题反馈
联系我们
微信:zhiming8654
QQ:317829845
邮箱:kefu@zupuyun.net
族谱云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5-2021 谱云科技版权所有 著作权证 :2019SR1058459 网站备案:黔ICP备19009278号 网警备案:500107025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