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族谱云!
族谱云
首页 > 家族动态 > 维新堂志摘录十三
维新堂志摘录十三

发布:2020-06-18  来源:邵阳申氏  浏览:3762次

迁徙分布
申氏发祥于今河南南阳一带。
春秋初期,申国很快就被强大的楚国吞并了,伯夷的后人很可能国为氏而姓申。据许多学者判断,先秦时代的楚国,有很多姓申的人士,大概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春秋战国期间,申氏名人云集,代表人物主要有:申伯、申不害、申俞、申舟、申犀、申骊、申蒯、申枨、申叔仪等,这些名人分布于鲁、郑、楚、韩、晋、吴等国,表明当时申氏人已分布于今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河北、江苏等地。
西汉时期,申氏名人依旧甚多,如有栎阳人(今江苏溧阳)申砀,苍梧人(今广西苍梧)申朔等,表明此际已有申氏族人入居祖国南端——广西。此期至东汉,东海人见诸史册的申氏有申咸、申转、申君,为后期申氏琅琊郡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东汉末期,有申仪入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申氏发展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此期,申氏历史上的三大郡望——魏郡、琅琊郡、丹阳郡开始形成,并逐渐昌盛起来,并有力的推动了涵盖其郡望的省份: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申氏的发展。
隋、唐之际,申氏有一支由湖北迁居邵州(今湖南邵阳),并有一支由丹阳徙居信州(今江西信州)。
五代十国到两宋时期,申氏族人已广泛地分布于今江苏、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南方诸省。
明朝初期,山西申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此际,已有申氏人迁居至今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清朝初期,闽、粤一带的申氏开始陆续有人迁至台湾、东南亚及欧美等地。亦有豫鲁一带的申氏迁入东北。
如今,申氏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申氏约占全国汉族申氏人口的43%。
七、宗族特征
(1)、得姓历史悠久。其得姓大约是在二千八百年前的上古时期。
(2)、申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个老资格的名门著姓。春秋战国时期即名人荟萃,为他姓难以比拟。
(3)、历史上,申姓人济济多才。如列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的名人就有七十四人。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两代共有三十七名进士,其中山西、河南、直隶(今河北省)各八名,其中以今河北省永年为最多。共五名。
八丶湖南申氏源流
邵阳申氏
始祖朝奉公,字逸翁,原籍江西泰和县鹅颈丘,官福建副使,宋末元初宦湘,迁居邵阳小东路太平乡桥头。子三:试隆官贵州婺川县知县,卒于任,子孙附籍;试仁迁南京;试辅之子儒奎,仕元荡寇将军,生崇长、崇俊、崇衡、崇荣、崇富。崇长公于明洪武时任宝庆卫总旗,析户申受;崇俊公居本里太平,析户谷俊;崇德公迁祁阳蓝桥;崇荣公居本里太平,析户申九;崇富迁居县西滩头,至六世派衍再德、再雷、再政三房。至1948年,已传30代,约5万人。宗祠在邵阳水东江承水右岸,名"惇叙堂"。各房各自修谱,创修于清乾隆初。
祁阳申氏
始祖朝奉公,宋咸淳间自江西泰和徙居邵阳太平二都大竹山下。五世孙知照公,籍祁阳,后裔申在廷、申大年、申翥皆有名。至1948年,已传30代,5000人。宗祠在水东江承水右岸。
石门进里坪申氏 始迁祖万甫公,元末由山西太原徙居河南南阳府,宦游湖广澧州路慈利县九溪卫,元顺帝34年(1363)落业三官寺,其长子德龙于明初迁居石门县易市乡进里坪。族人分布于易市乡、新关乡、蒙泉乡、太平乡及临澧县合口申家溶。宗祠在易市乡双溪坪及蒙泉乡申家坪。至1948年,共有人口1000余人。
靖州申氏
始迁祖德公,字彝秉,明正德间任黎靖指挥正千户,授武德将军,由六安州迁居老鲁屯,子五:江居盈团,汉居老学宫,淮、河、湖无考。至清光绪34年(1908),已传15世。
麻阳锦和申氏
一世祖朝奉公,元时由江南徙江西,落籍湖广宝庆府邵阳县太平乡后店、仁凤等处。十八世佐银,字克和,于清道光年间流迁麻阳县锦和经商定居,现人口分布锦和、高村,至1994年,共40余人。

上一篇:邵东名胜古迹:荫家,江南的“乔家大院”
下一篇:维新堂志摘录六
隐私信息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问题反馈
联系我们
微信:zhiming8654
QQ:317829845
邮箱:kefu@zupuyun.net
族谱云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5-2021 谱云科技版权所有 著作权证 :2019SR1058459 网站备案:黔ICP备19009278号 网警备案:50010702502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