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廿二世申济周公编篡完稿的《响堂申氏四修族谱》载:“清世祖章皇帝即位,定鼎顺天,国号顺治。朝廷颁令于湖广迁徙人民于西蜀。惟我褘公于康熙元年(1662)甲辰,乃始入川东道重庆府巴县西城里含谷场华滩桥暂住其宅。次年正移直里三甲寨山坪东阳们(昔名申家小城门)入龙洞湾响堂插占为业,卜宅永居。有田百余谷,有子七人,临徙又有侍卫者兄弟二人杨楚宇携弟汉宇及妇彭氏同行,称为客公。”文中说褘公康熙元年带二侍卫入川,显然既不合逻辑有不合情理,因康熙元年褘公刚刚五岁,又是富家子弟,哪个有钱人家的父母能随意把自己的幼子送往几千里的他乡僻壤?其二,此时褘公配杨氏尚未出生,杨氏是康熙六年出生,小褘公十岁,不可能元年入川;其三,褘公的十个子女一个长孙都是在邵阳出生的,说明褘公一直在邵阳婚配生子,生活,未到四川;其四,1995年祖籍地才修的《邵阳申氏创修通谱》明确记载,宗袆公于康熙五十四年入川,不是元年入川。综上所述,《响堂申氏四修族谱》所叙的褘公入川历在人物、时间上有误,。我在渠县岩峰镇石坡村寻访十六代长房兴世公后裔时,廿四世孙申明凯曾告知,他们老一辈代代口传下来说,他们填川始祖是从湖北孝感高杆殷来四川的,这说明宗袆公是从邵阳北上武汉、孝感集中待分配,后又乘船西航抵重庆的。那为什么十八代佐儒公编篡的响堂申氏三修谱明确记载宗袆公率二侍卫杨楚宇杨汉宇于康熙元年入川的呢?康熙元年入川不假,但不应是宗袆公,而是其父绍珑公率二杨姓侍卫先行入川考察。我们知道绍琥公字楚宇,其兄绍珑公字汉宇,其弟绍茂公字正宇,均有宇字为其字。三修谱把二杨姓客公讳名记为楚宇、汉宇,与绍珑绍琥公的字完全一样,应该说不是巧合,而是二修谱经百余年辗转、翻阅、虫蛀、水湿、折损、撕毁而致使资料内容、信息不全,造成三修谱时张冠李戴将绍珑绍琥公的字误记到二侍卫的头上所致。经仔细研读老谱,从谱中序言、考略里提供的综合信息以及历代口传信息,经细致考证,我们可以这样来叙述“宗袆公填川历”可能更符合逻辑、更符合当时的事实:
明末清初连连战乱,清顺治帝入主中原,蜀地兵燹不断,人丁锐减,田地荒芜。顺治帝颁诏强令湖广抽丁填蜀直至嘉庆道光年间。依照古习,家中之子,长则留籍伺奉父母,幼可外出谋生的惯例,顺治时期,我申氏十四世二房祖公绍琥、三房叔祖绍茂被迫出丁,长房伯祖绍珑仍留故籍伺奉父母。绍琥公为安置二子宗祯、宗袆填川,无奈于康熙元年率二侍卫杨某某偕妻彭氏、弟杨某某同往,负送子观音一尊,历险赶赴湖北孝感与其他填川百姓集结,逆水三峡一月抵川东重庆府巴县直里三甲含谷场华滩桥暂住,先期考察方圆百里各处,均不合意。唯见含谷场西的篆山林木茂密,山上的寨子足有好几平方公里,小丘起伏,田熟地沃,倒也平坦。寨周石礨的十八道城门威严,城垣石崖绝壁,城垛依然。倚其上,西可鸟瞰走马、龙凤、曾家、虎溪诸乡场及虎溪河流经的膏腴沃野,东可俯视含谷、永兴、土主、白市驿诸乡场及白市驿河流经的一抹肥沃平川,酷似邵阳太平里三世祖荡寇将军儒奎公扎寨的普安山寨、三世祖姑巾帼武将申彩凤扎营的金斗寨、蒸水河流经的一抹肥沃平川故里,攻可进退可守,固若金汤,安全可保。倚响堂旁城垛还可远眺东南之太平里故土,聊解子孙思乡之苦。公大喜,康熙二年遂选定篆山坪寨上东南的龙洞湾响塘,便报官插占百余谷落籍。庚即置办木竹青瓦,请工匠取土开石,历半年坐北朝南二十余间穿斗照壁门字形新宅落成,后人称申家响堂,此后,响堂便成为我填川申氏堂号。珑公委二杨姓侍卫看管宅第,耕作打理,依律交粮纳税。时在邵宗袆公方五岁,祖婆尚未出生,而琥公为子谋之周全长远也。绍琥公安置妥当后返邵,依当时申氏在邵阳实力之势,又实时打点官府,数十年一再拖延遣子填川。后官府催促日急,托词无济,康熙五十四年(1715),五十八岁的褘公无奈携带银两细软偕妻率卅岁长子兴世长媳曾氏三岁长孙仕文、未婚的廿一岁的四子兴仕、十七岁的五子兴义、十四岁的六子兴智、七岁的七子兴才等九人泣别故里先期抵响堂落业。二子兴学、三子兴仁暂留邵看守老宅,雍正初先后完婚,处理田地家产,然后二兄弟分别偕妻周氏、王氏同赴响堂团聚。褘公女三随夫留原籍。宗袆公率七子终年劳耕,打理生意,倾力奋斗,又陆续置田买地,终成篆山坪寨一殷实大户。褘公年过古稀积劳成疾,于雍正五年,将所置田地园土山林家产悉数均分与二子兴学、三子兴仁、四子兴仕、五子兴义、六子兴智各立门户。长子兴世于雍正初年析产迁渠县,七子兴才十八岁早逝。九年后,褘公终老,享寿八十,葬响堂屋后。距今295年的响堂老屋犹存,为安富、安举子孙营守。
三房绍茂公长子宗祥之长子兴誉配段氏、二子兴理;绍茂公二子宗祚之独子兴金配曾氏、兴金之子士位配曾氏等难抗官府急催,雍正九年不得不起程赴响堂安迹,此支近宗可能外迁,现遍查渺迹。历代口传三兄弟填川响堂,其实就是宗袆公、堂弟宗祥公、宗祚公三兄弟,宗袆公本人及所有子孙都填了川,而宗祥公、宗祚公本人在原籍,而所有子孙都填了川。现宗袆公子孙已至廿八代,旺播于祖籍地响堂周边白市驿镇、含谷镇、西永镇、金凤镇(原龙凤镇)、曾家镇、接龙镇和铜梁县围龙镇及四川渠县岩峰镇,散居四川泸州、达县、合江等地,还有外迁贵州贵阳、遵义、茅台镇等地,可谓枝繁叶茂也。另外,四世二房崇俊公裔、四房崇荣公裔十九世孙也填川重庆府巴县廉里,现集中在重庆巴南区、南岸区、渝北区、九龙坡区、南川、綦江等地,也是望族。
公元二零一零年八月 十六代三房 兴仁-仕策-佐廷-廷礼-用明-道财-济明-民发之子廿四世安忠考于重庆江北区